徽州刀板香、香腸、醬黑豬肉,過年必備臘味!
發(fā)布日期:2020-04-14 瀏覽次數(shù):2168
徽州,每逢冬日天空放晴
家家戶戶便會在自家門院前掛曬香腸和臘肉
老人家拎著火熥曬著太陽
鄰居家的狗在叫著汪汪汪
香腸臘肉在風(fēng)和陽光下 滋滋淌著油脂
......
農(nóng)歷十二月又稱為臘月,臘味則是是一種肉類食物處理的辦法。
徽州人用當(dāng)?shù)仞B(yǎng)的黑豬、自家土豬做為原材料,取其肥瘦相間五花肉腌成臘肉。
在冬日的暖陽下,襯著徽州的灰瓦白墻,臘魚,臘肉倒成了這里的一道風(fēng)景。
家宴必備的團(tuán)圓美味 香嫩豐腴
臘味飄香,年味也就近了。
除夕之夜,全家人圍桌吃飯,臘肉自然是少不了。一盤碼好的鮮筍刀板香,炒一盤醬香黑豬肉,配一碟蒸好的香腸。就著米飯送入口中,歷經(jīng)時間的油脂香化在嘴里,心和胃都滿足了。
臘味雖是家常,卻是待客的大菜。它經(jīng)得起炒、蒸、煮、燉、煨,各種烹飪方式。
臘肉炒冬筍、臘肉煲仔飯……只要有了這臘肉加入,尋常素菜立刻活色生香。
每每年后離家去外地城市,父母總是塞滿一后備箱的臘味。
獨在異鄉(xiāng)生活,電飯煲里蒸上一碗香腸,炒上一盤冬筍青蒜苗醬黑豬肉,菜一出鍋,飯一端上,嘗一口就安慰了委屈很久的胃,和離開家的日子。
臘味,不止是餐桌上的食物,也寄托了徽州人剪不斷的家鄉(xiāng)情。
嘗遍千滋百味,人間至味是家常。
涂擦食鹽的豬肉被放入木缸,密封放置于陰涼處。腌制一周后拿出掛曬、風(fēng)干曬香;冬日風(fēng)和陽光的力量,醞釀美味。
30天后,徽州臘肉肌紅脂黃,色澤發(fā)亮,聞起來有淡淡的肉香。
農(nóng)家土香腸
香腸是老徽州人喜歡的年貨之一。
徽州農(nóng)家土香腸,口感飽滿醇香,不廣式(甜)不川味(麻辣),炒菜亦可,放湯亦可,若是燜飯時切片鋪上一層,開鍋后米有肉味,粒粒晶瑩。
香腸,真正的餐桌百搭!蒸、烤、炒、煲,一切信手而來!不僅好做,而且下酒又下飯!
刀板香
“刀板香”是徽州菜的代表作之一,也是徽州人待客的一道主菜。
明朝時期,兵部尚書胡宗憲返老家徽州績溪龍川時,路過歙縣問政山拜訪恩師。為款待愛徒,師母將家中腌制的豬肉平鋪于山筍之上,蒸熟后,將豬肉放置在刀板上切成薄片,與刀板一同端上桌,胡宗憲吃后,胃口大開,命名此菜為“刀板香”。
徽菜中的“刀板香”原材料是風(fēng)干的帶皮五花肉風(fēng)干。
筍肉潔白,脆嫩微甜,是刀板香的絕配。
切片的刀板香配以新鮮現(xiàn)挖的竹筍,臘香、腌香、油脂香、香樟香、竹筍香,在燜蒸的過程中融合升騰,只單單的觀其色,聞其味,就被饞的口水直流。
醬香黑豬肉
徽式醬香黑豬肉集肉香、醬香、鮮味于一體,透著甘醇的甜味;醬香馥郁,色澤鮮艷,紅白分明,肉細(xì)綿潤,肥而不膩。
精選散養(yǎng)黑豬肉精華的中五花部分,紅白相間的紋理,層次清晰。
用甜面醬、香辛料粉、白酒和鹽,混合做成醬料,密閉腌制五花肉三天以上,風(fēng)干晾曬而成。